千禾“零添加”文字游戏翻车:一个商标引发的信任崩塌
#热点大家聊#
最近,千禾酱油摊上大事了。消费者冲着瓶身上醒目的“千禾0”三个字,以为买到了无添加的健康酱油,结果发现这个“0”根本不是零添加承诺——它只是个注册商标。更让人不安的是,这款打着“千禾0”标识的酱油,竟然被检出含有重金属镉。
事情要从一则检测报告说起。《消费者报道》抽查了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,结果12款检出镉,7款检出砷。千禾旗下一款售价近百元的“御藏本酿380天”酱油赫然在列,瓶身上放大的“千禾0”字样,让不少消费者误以为这是零添加的象征。实际上,这个“0”早在2021年就被注册成商标,和添加剂压根不沾边。
面对质疑,千禾的客服玩起了太极。记者反复询问“千禾0”是否代表零添加,客服始终避而不答,只强调“配料表很干净”。这种暧昧态度彻底点燃了消费者怒火——既然敢把“0”放大到占据半个瓶身,为何不敢明说这是商标?有网友吐槽:“高价买它图的就是零添加,结果‘0’就是个装饰,这跟方便面包装上的大块牛肉有啥区别?”
更耐人寻味的是行业潜规则。极目新闻调查发现,海天等品牌也在注册“海天0”商标,这些企业深谙消费者心理:在健康焦虑盛行的今天,“0”早已成为撬动市场的流量密码。法律专家指出,注册这类商标虽不违法,但搭配“零添加”宣传使用,明显在打擦边球。正如湖北好律律师事务所主任陈亮所说:“当企业把‘0’和零添加产品摆在一起时,误导的嫌疑就产生了。”
这场风波还撕开了食品行业更大的遮羞布。华中农业大学专家透露,我国对“零添加”根本没有统一标准,导致商家各说各话。有品牌在瓶身印着醒目的“0添加”,小字却标注“仅指防腐剂”;有的用酵母抽提物替代味精,却宣称“无添加剂”。更讽刺的是,被千禾重点宣传的“零添加”产品,其原料中的重金属污染反而难以避免——检测显示,92%的零添加酱油含镉,54%检出砷,这些污染物来自被工业化农业侵蚀的土壤。
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的结果令人唏嘘。事件曝光后,千禾股价四天暴跌7.3%,市值蒸发近10亿。社交媒体上,“再也不买千禾”成为热门话题。这场信任危机背后,是公众对食品行业文字游戏的集体反噬:当企业把心思花在注册“千禾零”“千禾0+”等商标,而不是提升产品品质时,迟早要付出代价。
如今走进超市,货架上的“零添加”标识依然琳琅满目。但经历过这场风波的消费者开始明白:与其相信商家精心设计的符号游戏,不如学会看配料表——真正的零添加酱油,配料里应该只有水、大豆、小麦、盐四样。这或许才是“千禾0”事件留给市场最宝贵的教训:在食品安全领域,任何投机取巧的营销,最终都会变成砸向企业信誉的重锤。
